精神修行之路的兩大問題:無所事事、無所往。

精神修行之路的兩大問題:無所事事、無所往。

作者:安德魯-霍爾塞克

精神修行亟需重塑,因有兩個巨大的問題,分別是 "精神" 和 "道路" 的使用。這兩個問題同時出現,可能是心靈之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兩件事。

首先,讓我們從 "精神" 這個概念開始。這個詞不僅與物質形成對比,而且往往被當作對立的存在。因此,"精神" 這個詞引來了一系列陰險而輕蔑的解釋。它隱含著一種危險的超驗主義,認為要想成為有靈性的人,就必須遠離物質。這種觀點誤導了很多踏上精神之路的人,使得他們認為精神是好的,物質是壞的,二者永遠不會相遇。在這種錯誤觀點的指引下,他們往往將旅程視為逃避現實的手段,迷失了方向。

多年前,佛教心理學家約翰-韋爾伍德就注意到了這個陷阱,即靈性修行者常常逃避現實,他因此創造了「靈性繞行」這個詞來描述這種傾向。在我四十多年的修行道路上,我發現禪修者是否陷入這種病態其實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何時會陷入其中。這種現象非常容易理解,當物質世界讓人感到沮喪無望時,我們就想要逃離現實世界,尋求虛幻的寄托。然而,當我們將放棄和逃避混為一談時,就會引發各種問題。

儘管我們可以認為,擺脫三摩地的方法就是放棄——這也是這條道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——但我們放棄的到底是什麼呢?如果我們的答案是傳統的表象世界,那麼我們就誤入歧途了。三摩地並不是一個地方,而是一種心境。我們真正需要放棄的是我們與物質的不當關係,而不是物質世界本身。

同樣地,我們可能會說精神之路是通往涅槃的旅程。但涅槃究竟在哪裡呢?它並不是我們會在遙遠的未來將會到達的某個地方,而是一種心境,就在此時此地。

那麼,真正糟糕的是什麼呢?是我們與物質世界的關係。我們真正想要擺脫的是三惡道的心境。藏傳佛教導師宗喀巴仁波切曾說:"沒有出路,神奇之處在於發現有路可進。" 如果我們深入物質,就會發現精神;如果我們深入自我,就會發現我們所追求的一切。然後,我們就能意識到,歸根結底,三摩地就是涅槃。這才是真正的不二之法。

我們走上心靈之路,是因為受到了傷害。苦難存在的第一義諦終於觸動了我們,於是我們踏上了減輕苦難的道路(第三義諦)。但是,走上真正的道路並不是為了感覺良好(除非我們談論的是基本的良善),而是關乎真實。真實意味著擁抱現實的一切,包括物質,需要擁抱和包容自己臭烘烘的身體、亂糟糟的情感生活,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所有黏糊糊的東西。這需要擁抱你所看到的一切,而不僅僅是我們認為的 "精神"。

"覺醒 "是這條道路上的常用語,但它更多的是 "向下覺醒"。與其仰望蒼穹,不如面朝大地。真切地感受眼中的泥土,你最終會將泥土與神性融為一體。物質和精神只是同一現實光譜的兩端:物質只是粗略的(再量化)精神;精神只是微妙的(去量化)物質。

路徑的概念更是雪上加霜。通往何處的道路?通往開悟、覺醒和不二?但那究竟是哪裡呢?仔細看看,你會發現這是一條不知通往何處的路,或者說是一條通往 "此時此地 "的路。

放下手中的電話,深呼吸幾次,抬頭看看周遭。你要找的東西可能就在眼前,但諷刺的是,你卻看不到它。這就像你想看眼皮內側一樣,它近在咫尺,卻仍舊看不到。當我們追求頓悟時,許多人都期待著類似好萊塢電影的精神體驗,但實際上這種經驗更像普通事物,甚至是物質的東西。

在靈性的道路上,你可以在通往非凡的道路上走過平凡,卻看不到開悟才是真正的非凡。 這就是為什麼禪宗大師鈴木羅什說:"開悟是我最大的失望"。 對於追求自我榮耀的人來說,覺醒是終極的失望,是進入現實的真正低谷。

現在,和我一起站起來,清空你面前的空間。邁出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,邁向自己。你會轉向哪裡?你會走向何方?這就是所謂的道路。

你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經歷就能獲得自由,也不需要去任何地方。如果你認為你需要,那麼你就會遠離你真正追求的東西。要踏上一條路,你需要假設你所追求的東西不存在。為了尋找真理,你需要否認它已經存在。但道路是感知的,而不是真實的。只要認識到什麼永遠就在你面前,正如《西藏度亡經》中反復提到的:"認識與解脫是同時的"。

在精神之路上,許多人都被驅使著去體驗我們現在所體驗的之外的東西。 這不是對啟蒙的渴望,那是一種逃避的慾望。 Pema Chödrön 寫了《不逃避的智慧》一書來抵消這種動機。 如果你在尋找其他東西,那你就走上了一條二元對立的道路。 禪宗三祖僧璨在《信心詩》中說道 "即使執著於開悟的想法,也會誤入歧途。順其自然吧"。

宗喀巴仁波切在他的一個開創性教法中說:"我們可以說,真實的世界就是我們體驗快樂與痛苦、好與壞的世界......但如果我們完全與這些二元對立的感受接觸,這種對二元對立的絕對體驗本身就是不二的體驗。不管發生了什麼,好的、壞的、醜的,都要百分之百地呈現,僅此而已!

這意味著你永遠不會真正開悟,你只是不再有妄念而已。試圖接近只會讓你遠離你已經擁有的東西。正如大圓滿上師龍欽巴所言:"如果你想體驗自然之心,只有不想才能做到。在無路可走的最高境界,試圖獲得證悟,甚至禪修本身,都是分心的微妙形式。它們是一種dis("遠離")和traction("牽引")--一種遠離現實的 "牽引"。

那我們該怎麼辦?什麼都不做,但要做得非常好。這就是 "心無旁騖" 的最精髓的冥想藝術。不要從任何事物中抽離或脫離,也不要讓 "只有通過練習,甚至冥想,才能獲得覺醒" 的感覺分散你的注意力。更不要讓精神之路分散你的注意力。

這些絕對層面的教義超越了道路上的相對真理,但也包含了相對真理。它們引導我們走向道路的盡頭,不是最終的目的地,而是讓我們認識到,開悟只是一個虛假的目的地。因此,儘管我們暫時需要這條道路,但我們也需要放下它。禪宗導師諾曼-費舍爾說過:"我們無處可去,也無路可走。我們一直都在那裡"。不要再推遲你的覺悟,停止重新安排你與現實的約會。

有關作者:
安德魯-霍爾塞克(Andrew Holecek)是一位作家和藏傳佛教傳統的精神導師,他主持的研討會和講習班圍繞冥想、夢瑜伽和死亡展開。 他與 Tricycle 合作教授兩門在線課程--夢瑜伽和生與死: 以及針對大流行病的 "化障礙為機遇 "研討會。

Back to blog